查看原文
其他

强者姿态

白诗诗 白诗诗 2022-12-22

#每一篇文章,认真读才会更有收获#


有同学想让谈一谈自我怀疑,是的,确实是有这么一位“同学”


——就算没有,放心...


我也会无中生“有”的,主要是今天我就想谈这个话题。


那么,你是否可以告诉我,你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自我怀疑?


你的答卷展开了,请作答:…….


起点


自我怀疑有可能是你的一个“出口”。


“因为,你潜意识里想要逃避困难。”


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,一种人是迎难而上,解决问题,这个过程自然是艰难,需要吃很多苦;另一种人,就是我们说的,陷入自我怀疑。


为什么我们说,自我怀疑有可能是你的一个“出口”?


“因为,相对于面对困境,其实自我怀疑这件事更容易做啊。


有位智者如是说。


是的,相对于直面问题,让自己去进行自我怀疑。


自然是后者这件事更容易做——因为怯懦的人,都擅长于进行自我怀疑。


甚至于那些经常陷入自我怀疑的人,尽管他们在自我怀疑的过程中感到痛苦,但他们自己可能都察觉不到:


让自己陷入自我怀疑这件事,或许早已经被驯化为他们进行逃避的工具。


一旦遇到难题,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具备挑战问题的能力,于是他们立马开启“自我怀疑模式”,于是他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跑开……


当他们躲离被他们视为“灾难”的难题中心,他们也很能安慰自己。


因为他们完全可以把自己当作“自我内在心理问题”的受害者:


不是我不愿意面对,而是我有强大的自我怀疑倾向,我也没有办法啊!



那么,当你陷入自我怀疑的时候,需要问这样一个问题:


你的自我怀疑,会不会已经成为一个你用来逃避难题的工具?


自我怀疑时的内容一般是:


这件事这么难,我还要不要继续做?


所以,当我们进入自我怀疑的时候,我们的关注点其实已经被“偷梁换柱”。


从「这个问题很难,如何才能有效解决」到纠结于「我还要不要继续做」。


前者的关注点在于如何解决问题,后者则已经把关注点转移到要不要放弃的选择上。


前者姿态是直面,后者姿态是撤退。


自我怀疑,是一种潜意识里把自己当作“弱者”的姿态。


所以,接下来,我们可以试试一些“强者姿态”:



01




解法一:就是十几分钟的事


面对不想做的事情,大脑神经的确会感到不适,可有研究表明,一旦你开始做这个不想做的事,只需要十几分钟,神经的不适感就会消失。


是什么让你感到不适,直接去做那件让你感到不适的事情,是最快可以让你可以适应的办法。


这是我有过亲身体验的事,去年搞过一次公开直播。


直播之前,我是万分的紧张和忐忑,我怀疑自己能不能搞好那场直播,直到后来死马当活马医……


在直播的前十几分钟,我确确实实感到无所适从,然而也就仅仅是十几分钟之后,我就逐渐找到了和观众互动的节奏,开始能够平静下来。


那次体验,还真让我体会到了,面对恐惧的事物,“只需要十几分钟,神经的不适感就会消失”。



02




解法二:不如变相利用


在我这里,一切的负面情绪,都可以被化作一种“生产能量”。



什么意思?


比如,自我怀疑,就可以看成一种深度情绪,它是可以被利用的力量性情绪。


你自我怀疑的越是痛苦,越是歇斯底里,这种能量性就越大,就越可以被彻底利用。


看我的“用法”:


我是一个会陷入到深度自我怀疑中的人,比如写作这件事,经常会看到别人的文字而自卑。


我会怀疑自己行不行…...曾经无数次的写了删和删了写,无数次地合上电脑,然后出门无主游荡。


好在,长期深受这种自疑的困扰,我已久病成医,练就了能与自我怀疑相处的技能。


我的这个技能就是:


觉得自己不行?嗯,好,先来一万字再说。


我会告诉自己,“是的,你文字有问题,你可以为此而困扰,但现在请先让自己放一放,请你打开文档写上1万字,之后我们再来考虑这个问题!”


这就是我的方式。


我会把自我怀疑的力量都用在进一步的写作上,我这样做,最终的结果终归两条:


一,是的,写了一万字后发现,我确实写得很烂…...但是我又写了一万字,很可能在多写了一万字之后,我的能力在原先“差”的基础上,已经增强了那么一点。


比最初抱怨之时可能增强了那么一点点,这就是增量。


通过这个方式,为自己找到了增量,并且让自己看到增量,是一件可以缓解心情的事情。


二,写了一万字,发现其实自己没那么差,还是能够写出一些亮点的……之前,可能只是惯性陷入了莫名其妙的自我怀疑而已。


无论如何,这两个惩罚的后果,对我来说都是好的。


我把这种惩罚叫做“增长性惩罚”。


总结起来就是,当你陷入一种自己不想要的情绪的时候,你可以惩罚自己去做一些具有增长性的事情。


再来个例子,比如大学的时候,我会陷入迷茫。


于是我利用迷茫去倒逼我的阅读:


所谓迷茫,就是想不清楚自己脑中的问题,于是我逼自己,先集中两个小时去疯狂思考脑中迷茫的问题。


想通当然好,想不通的话,就让自己暂时放下。


“先去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,到时候你若是还迷茫,再来考虑。”


于是就去读书。



逼着自己读完一本书,会有两个好处:


一,或许通过阅读,找到了迷茫的解答方案,这是最好的结果,自此解除迷茫。


二,或许通过阅读,无法找到迷茫的答案,但是很明显,自己确实是在寻找迷茫答案的过程中,完完整整的多读了一本书…..而多读一些书,对人生是有用处的。


所以,每一次我一陷入迷茫情绪,我就去找一本书完完整整地读……


就这样,还真的读了不少书。



03




解法三:通过做事去寻求验证


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年轻的时候,有过一次深刻的自我怀疑。


他的怀疑,来自于他所受的教育。


他说,他自幼受书本教育,“由于听信人家的话,认为读书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识,懂得一切有益人生的道理,所以我如饥似渴地学习。”


可是等到学会全部课程,按例毕业,取得学者资格的时候,他的看法却完全变了,“因为我发现自己陷于疑惑和谬误的重重包围。”


他认为自己受到的那些教育,其实本源都来自哲学…...


谈到哲学的时候,他说哲学中的每一个观点和论点,“经过千百年来最杰出的能人钻研,却没有一点不在争论中,因而没有一点不是可疑的”。


他考虑到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看法,都有博学的人支持,而“正确的看法却只能有一种”,所以“我把仅仅貌似真实的看法一律看成大概是虚假的”。


有此觉悟之后,笛卡尔抛开书本,趁着年轻而去现实世界里游历,跟不同的人交往,搜集各种经验,在遇到的各种问题面前考验自己,他想要发展属于自己的知识。


书本中的东西让他陷入怀疑,丢开书本走向彻底的实践,这是他应对怀疑的方式。



04




解法四:都用不好的时刻


有的人以为只有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,才不会陷入自我怀疑?


这个猜测,也许是错的。


你以为找到热爱的事物,就真的可以每天被梦想叫着起床吗?真就是一直热血沸腾吗?


这是做不到的。



首先,这不符合人体生物学的客观常理。


难道你以为找到热爱之物,就像找到燃气灶,每天你一睁开眼,只要点火,那火就扑哧扑哧的烧?还是说像得了甲亢,亦或……像嗑了药?无论哪一种,都把自己身体折腾到死的。


其二,这不符合经济学的边际效益递减,第一天梦想可以把你烧得兴奋,兴奋得就像是中风……第十天,第三十天的时候,它的作用还能那么大吗?


不可能,因为你的刺激阈值提高了,你没那么容易兴奋了。


真别以为找到了热爱的事情,就万事大吉,就以为找到了永动机……


实际上,该走的路,或者该克服的懒惰,一点也少不了。


涅槃是高光时刻,但高光一次或者少数几次就够了,要是一直高光,我相信你视力会受到损害。


找到热爱之物,很多时候,它只是帮助我们确定一个要走的方向


——然后,路还是得自己去走,而且更多的时候,是枯燥无味地走。


更多人的情况是,哪怕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做到七八分,其实就很不错了。


在确定目标之后,也会有很多时刻,提不起劲来。


目标的确是你想要的……


有的人开始的时候强烈一些,后来也就没那么强烈,这同样符合边际效益递减效应。


这个目标对你的动力加持程度,最终会回归到一个均值水平,至于说你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,这说的只是:


你对那件事的接受度,均值可以高一点。


但它也有低沉期,也有提不起精神的时候,那时候是在谷底,也许你也想放弃。


那时候你也怀疑为什么要做那件事,意义在哪里。


也是需要坚持的,坚持下去,就挺过了,坚持不下去,也就放弃了。


这种自我怀疑的时刻,你我并无不同。



05




解法五:到底听哪一个状态下的回答?


人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自我怀疑?


答案是,状态不好的时候、遇事不顺的时候。


这种时候,人的心情糟糕透了,于是产生自我怀疑


——但老实讲,这种“自我怀疑”并不是一种合理的怀疑!


自我怀疑的时候,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?


1、这件事有做下去的价值吗?

2、我还能做好吗?

3、我这么做,有意义吗?


通过一番痛苦思考,发现这事“没意义没价值”


——谁会坚持去做“没有价值没有意义”的事情呢?!!


好了,终于可以放弃了!


你可以心安理得的放弃了!


为什么你能心安理得?


因为你可以告诉自己,你是因为发现自己所做的事情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”才选择放弃的,而不是因为自己怂了,就单纯想放弃!


承认后者,就是承认自己的无能——这是对自我的否定,我们不会想去承认这一点。


通过痛苦的自我怀疑过程,才能逼自己去找到“正方放弃”的理由,从而逃离那些不敢去直面的难题——所以,所谓的“自我怀疑”,也不过是一种工具。


之所以我说人在状态不佳的时候,那种“自我怀疑”并不是一种合理怀疑,这是因为,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:


就我们自身对某件事的价值以及意义的认定,该以平静状态下的认知为准,还是情绪化状态下的认知为准?


这么说吧,一件事,你要真的觉得没意义、没价值,你一开始还会选择去做吗?


人在低谷的时候,看不到意义,但是在高光时刻,却能够满眼看到“意义”。


所以,我十分建议那些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人,可以去做一件事,就是记录。



事情顺利的事情,荣耀的时候,把你能想到一切的「意义」、想到的一切「价值」,白纸黑字写下来。


用语音记录那些让你激动的时刻。


用视频记录你巅峰的时刻。


这些记录真实的告诉你,这事有「意义」吗?有!这事「有价值」吗?


有!


所以等到你遇事不顺陷入的所谓“自我怀疑”,你就不好意思再拿「没有意义」、「没有价值」来说事!


因为,你有很多真实的文字资料、音频资料、视频资料,这些真实的资料,可以啪啪啪打你脸,它们告诉你:


不是我这些事突然变得没意义没价值了,只是你自己干不好想要逃而已,别特么动不动升价值,想放弃就认怂蛋,不要拿劳资当挡箭牌!


有的人总是喜欢问,我自律失败了怎么办?


我阅读养成的习惯失败了怎么办...


哪有那么多的怎么办啊,其实最好的回答是这个:


那就继续失败。



你尝试一次失败了就问怎么办,就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行了,就想要找新的办法,搞得好像真的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轻而易举成功似的。


这么说吧,没有任何方法是可以保证让你100%成功的。


你要做的不是一次尝试之后就开始戏精,而是再尝一次,又尝试一次,三次成功一次,成功率就有33.3%......


你拿钥匙开门,第一次打不开的话,你还会尝试几次的对不对?


不要急于自我怀疑,不要轻易放弃。


可以重复再来的失败并不可怕,你继续做......


告诉自己,你要的是“成功”,但并不苛求“第一次就成功”,你可以于数次尝试之中取得这一次成功,失败多少次,无所谓,然而成功,一次就够了。


这就是赌博和创业的最大区别,前者,每一把,无论成不成功都要持续进行下去,而后者呢,可以失败数次,然后只需要成功一次就够了。


你要养成自律的习惯,养成阅读的习惯...


这些就像创业,尝试多次,失败多次重要吗?


不重要,因为,无论你失败多少次,你都只需要成功一次,就够了。


99%的失败者和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点:


他们都讨厌做那些看起来乏味的事情。


人性是共通的。


不同之处在于,成功的人还会去做

——正因此,他们才能变成失败者眼中的成功人士。


这才是真相。



最后


祝愿大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都能找到一条坚定的路,然后走下去,走得很远很远......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